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第12屆北馬中學戲劇比賽》劇評

作者:翁可倫

虽然今年参赛队伍的题材和水平比往年稍有进步及多元化,但是我却不赞同评判将演员奖增加至11名(过于分猪肉),所以我心目中的得奖名单和个人的心头好(排名绝对分先后,从水平最差的队伍开始数起)就很理所当然与评审的成绩有点出入。

排名第9:菩提中学“阴阳一线牵”

即使对于“阴”剧本“旧瓶装新酒”的老掉牙和无惊喜避而不谈,“阴” 剧本的弊病还是多不胜数随处可见。例如编导在亲情温馨的铺排上只做了极为表面的探索,全剧的情节线如吃饭,吵架,(多此一举的)排戏,车祸及母亲逝世的剧情排列不但比学校的教科书所写的还要呆板沉闷,那注重琐碎无味的日常生活刻画也无法蕴量出感人的能量。而对于导致母女不合的关键往事(父亲车祸)及车祸后幸存的心理变化甚少着墨更显得编导对于剧本的漫不经心,结果任由各角色哭得再死去活来声嘶力竭,我还是事不关己地无关痛痒。

众演员不协调的表演也是此剧最碍眼的地方。母亲和医生的角色塑造缺乏深度偶尔又像个“小大人”,姐姐的情绪掌控则过于失控,而妹妹在安抚母亲时对于母亲心痛却刻意视而不见和在母亲逝世时的失差表现令我对于她可在演员奖中脱颖而出是极度不认同的。而且,全剧的对白如母女俩的无聊争吵,母亲回魂时的(依然)唠唠叨叨更是陈腔滥调得不忍卒听。所以即使搬上(并不难推测出的)“The Sixth Sense”双悬念的结局(姐姐从车祸里死里逃生,母亲却在同一天死于心脏疾病),“阴”还是无法摆脱一败涂地的下场。

排名第8:柑仔园道院女中“知足常乐”


显然“知足常乐”的编导并不知足常乐,因为她既要在现实与魔幻中交插展现母爱的亲情关系,又要阐明政治环保缘由。但是,编导手法却是极为幼嫩的:


证据一,故事支离破碎:全剧的叙事方式根本是一块一块的杂凑,支线虽多但是却很散,没有很好地穿插进来(又或者是根本就穿插不进来)如Michael Jackson的故事并未带来任何明确的讯息。


证据二,廉价的惊奇和无谓幽默(时事课题探讨的肢体表演和projector的运用屡见不鲜,也尽显编导想象力的匮乏和贫瘠,毕竟比“知”更妙趣横生的时事课题探讨的表演,我们在这舞台上看得太多了)。


证据三,剧情的啰里啰唆(对于所探讨的事情并未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什么都说了,但却什么都没说清楚)。


证据四,疏离主题的细节(对于编导不专注于母女如何避免横祸的描写有点不明所以,毕竟赵明福,环保与政治动荡不安等时事课题与母亲的意外根本并没有任何语带双关的关联)。


证据四,剧情的不合逻辑(放屁的理论极度荒谬,女儿竟为了小事儿离家出走??但最“够力”的还是精灵可预知母亲的逝世日期却宁愿与女儿玩得不乐亦呼也不选择提早通知女儿的安排实在是有点狗屁不通)。


结果,让原本想表现的颠覆精神与心态失去了强而有力地支撑,使“知”变得胡闹,凌乱及不着边际,更让剧末时女儿目(“耳”)睹母亲车祸时嘲笑掌声连连。而众演员(人体布景板)毫无创作力和母亲与女儿生硬夸张的演技更是注定了此剧一开始就难成大气之作的命运。


排名第7:槟城钟灵“龙香”


“龙”的剧本元素丰富非常(黄昏事业及父子手足面对文化科技的冲击影响),但是基于编导对于剧本捉到鹿却不懂得脱角的笨拙,以致“龙”成为一部沉闷单调呆板无趣,而且竟有催眠效果的剧目。

首先,编导宁可花大幅心血与时间在于对剧情张力推展不大的琐碎细节上(对于父子和手足这条潜流着无穷张力的支线弃之不用,反而大幅篇幅描写邻居与兄弟那平淡如水的关系,而且邻居角色可有可无,君不见他在剧目的下半部的无影无踪就是最好的证明), 也不浓墨重彩于龙香辉煌至没落的唏嘘感,所以坐在观众席的我们当然无法为之而动容。

再来就是2代的手足情(哥弟,父舅)始终都没有发展出一种内在的相互关系。虽然哥弟父舅面对同样问题(时代变迁),却因为故事限制了对他们更深入的表达(编导没有进一步发掘和表现角色内心对于龙香的感情和矛盾,哥弟和父舅彼此之间竟然没有任何交流机会),结果导致整个剧目仍如两段故事的拼贴,不够浑然一体,于是不但直接造成众角色性格的模糊及表浅,更大大的破坏了此剧的凝重感。


如果编导可以认真地以父子和手足情为根基,然后深入开掘“制造龙香及维持龙香文化的必要性”,那“龙”在演员奖的斩获可能还会更多(毕竟戏份少的小弟弟,父亲和叔叔在角色的塑造上就比长大的哥弟来得清新自然,活脱清晰),整部剧的文化意蕴或许就可以更为细腻厚实,那我们才不致以在司仪宣布其夺得剧本奖时四目交投目瞪口呆,大跌眼镜无法心服口服。


奖项:演员奖(父亲)

排名第6:槟华女中“不见!Hilang!”

其实“不”剧本绝对落足心思有话想说,编导很巧妙地将目前话题性十足的“女佣叛变”并藉由“绑架事件”带出对道德和伦理如一夜情,儿童被性侵犯,爱情的盲目,性虐待女佣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其与“望女当归“有着异曲同工的社会意义更是远远超越了此届任何一支参赛队伍。


只可惜,编导对于题材的准确把握以及整体节奏的驾驭却又显得那么乏力。因为“不”结构显得异常的絮乱,编导将情节分为“女儿腐败的滥交观念”,“女佣绑架女儿“及“母亲男友的罪行” 3个支线,但3者之间却因为欠缺细腻的铺陈(导致女儿及女佣性情大变以及母亲和女佣自尽的“猥琐罪行”只是通过人物对白直接而生硬的呈现出来)而未能环环相扣,导致一大部分剧情的张力被稀释,以致坐在观众席的我们很难对任何一个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而且,“不”过于急进的节奏(或许是时间限制的考量)更是此剧的致命伤。很多情节的“停顿点”(情节转换间)归于急促,观众对于情节和角色内心的转变还未来得及思考消化,就得急速被牵引至下一幕,转切过快几乎使得每场戏都成为“过场戏”(如母亲寻找女儿时突如其来的5岁儿时回忆的转切就让人有点无所适从),所以“不” 无法像“望”般可在短时间内蕴量出令人动容或震撼的力量并不出奇。


另外,演员力度不够的演技更是进一步地给了此剧毁灭性的打击(女儿及母亲的角色塑造尚欠十足火候的脸谱化,心理转变亦异常机械,也不惹人怜爱。而Yati那不够“道地化”的口语一早就让我将她给挤出演员奖的名单外),加上个别场面的雕塑粗慥草率(人体布景板那平板的肢体根本就无法凝聚女儿被绑架时五味杂陈的情绪,母亲和女佣过于“猴急”的自尽以致尸体道具堕地时显得滑稽无张力),以致“不”仅成为了一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合格剧目而已。


排名第5:恒毅中学“ 赴一场战宴”


无可否认,“赴”影像唯美(开场的战争场面和坦克车的设计震撼力十足,但是此剧的布景道具相比于前几届的大制作就显然是大巫见小巫毫无惊喜),音乐饱满(歌颂励志的“Over the Rainbow”与主题有点格格不入而妨碍了看戏的投入感),动作飞扬华丽,演员的功架也十足(虽然勇夺演员奖的母子的表演略嫌绷硬了点,但两人在剧中散发的爆发力却是不容置疑的抢眼),但“赴”最大的致命伤还是其故事的结构。因为反战格局和视野过于深远和辽阔,既不是一时半载可以把故事给说完,也非一般泛泛之辈所可掌控的。


而“赴”这一次的尝试可以说是不成功的。例子一,编导无法将“愤怒及控诉”(母亲坚持反战)和“坦然及释怀”(孩子亡魂的安息)这两条叙事支线很好的结合,又突然来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戏中戏”做为总结,不仅破坏了叙事的完整,更因“孩子接受战死”的情节大大的损害了此剧对于战争暴力的批判,也显示出编导无法在形式与内容巨大鸿沟之间做出出色的平衡,于是我们看到的不是思想的光辉而是浅薄的概念图解。


例子二,“赴”的语言不但不淡然简洁,反而是充斥大量说教。母亲与独裁者(或心魔??)大段大段类似演说似的念白,犹如正方与反方滔滔不绝的辩论,当中一些句子讲得过于直白过于透彻,使映像表现过于粗糙,造成对台词的过分依赖,使整体节奏略嫌急躁,失去从容,也使得主题内容流于浅白,灵气全无。


因此即使搬上有为戏而戏之嫌的“戏中戏”和“舞蹈”(结束得有点莫名其妙)只是再次的证明“赴”剧本只流于对形式的关注,而丧失了主题的深入。因此我们只觉新奇,却未能轻易入戏动情,所以,我对于恒毅中学在多项主要奖项的节节败退落空并不感到惊讶,反而对于其可挤入最佳戏剧优等奖感到不明所以。


奖项:演员奖(母子俩)

排名第4:中华中学“开到茶糜花事了”

“开” 将中性人的故事搬上舞台使我不得不连续2年颁发“最勇气可嘉奖”于中华中学(去年他们以大胆的同志题材“离。骚”赢得我的垂青)。其实“开”有一个很丰富的故事框架,一个开阔而扎实的叙事平台:变性人命运的坎坷。


可是,我们却只能以客观的角度冷眼旁观的看着洁希的一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露出同情,怜悯,震惊等表情而感到愧疚,因为叙事中间的煽情戏剧性构置已经被编导所拒绝,而分段式的故事情节更因为缺乏了最根本的戏剧动力和阻碍-突破-转折-解决的叙事模式(结希家庭和社会对于变性人的接纳和观点其实可以有更多篇幅的深入描写),使得整个故事的情感走势频为平淡,让人无法有置身于其境的感觉,更勿论可以达到引人深思的效果。


虽然我明白编导是基于世俗民情的保守和剧场的分寸,以及避免“开”沦落为现场观众起哄剧目的考量而仅以蜻蜓点水的方式描写变性人的爱情故事。但是当各角色在处境变迁中应有的张力没有获得更深刻的开掘时(如身份特殊的两人究竟如何患难见真情,男方如何排除万难接受洁希,洁希在变性前后的心理路程等),不但导致男方在对于社会的眼光和法律体制上的控诉时有点索然无味软弱无力,也使结尾那美丽的花伞画面仅成为一个装饰意味的,徒然美丽而无意义的画面。可惜!!!


庆幸的是,至少还有“小洁希”生动活泼和男主角沉稳饱和的表演(2人亦不负众望的得奖)不但弥补了我对于“开” 戏味出不来的失落,也填补了我对于“开”内“人体布景板”肢体力度平平并且无戏可演和洁希这做为整出剧最重要,心里变化最丰富的灵魂人物却无从发挥的遗憾惆怅。


奖项:演员奖(小洁希及男主角)

季军:钟灵独中“乐乐梦”

爱上“乐”是因为其那充满仲夏夜甜气息的美丽梦幻故事,荒诞奇幻可爱,既有童剧的率真,毫无矫饰的朴素,也具有与众不同的亲和力,我很久没那样轻松舒适地被剧目同化,从头休闲到尾。


编导特意将这个故事处理得简单朴实(小孩与北极熊的相处甚少台词),剧情一点也不曲折(人兽即使持有相反意见也是心平气和的毫无威胁感),然而奇怪的是,正是这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叙事风格和语调,反而使我在静谧的场面之中看到角色内心的火花闪烁,体味到一份美好与纯净, 更有一分难得的平和之感。


而且,编导也善于捕捉细节与微妙的瞬间,如小孩与北极熊相拥而睡的温馨看似随意,却别具有一番动人之处。人兽之间的纯真友谊,以及动物的善良相较于都市物质富足而情感日益趋向贫瘠(父母忽略孩子)和人类对环境的残酷,两者截然相反,遥相呼应,无意间地对现代文明喻人情冷暖做出了潜在的衡量判断。


尽管如此,“乐”仍存在某些问题,妨碍它在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因“乐”对很多问题态度暧昧含混(童话似的孩童回忆竟可轻而易举地挽回甚至夺取女方的芳心有点不切实际天方夜谭),且欠缺深度(“环保”意识也仅停留在“空口说白话”的阶段,淡化了提倡环保的力度),而且北极熊逝世后的情节衔接到长大后的结局(对于和狸猫的分离更是完全直接省略)是有点唐突,否则“乐”的成绩绝对不止如此。


相较于狸猫的刻板不自然,小女孩和北极熊的塑造相反的几乎到了不露痕迹的完美,她们俩的真挚交流让我在结尾前竟红了眼眶,所以当北极熊在演员奖上名落孙山时,我是有点忿怒不平的!!!!!


奖项:演员奖(小女孩& 北极熊)

亚军:北海钟灵“高速列车”
“高”是部彻头彻尾的夸张喜剧。编导精心独到的幻想表现力不但将“高”体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讽刺(指桑骂槐地将戏剧水平的退步归罪于观众的情节即充满自我嘲解的调侃却又没有咄咄逼人的讽刺,但也着实能让“文化人”如评审,剧团和戏剧导师隔靴搔痒一阵),又在适当时机将幽默混杂奇间,于是匪夷所思始料不及的观影乐趣俯首皆是。随手扎来的例子就有“Avatar”的手式,趣味十足的问题比赛等。而且,精妙超美的舞台布置和流畅明快的配乐也因依据着剧情的走势跟演员搭配得天衣无缝水乳交融,当你看“西施”跳弹起来时而音乐又异常准确地配合时,你就明白我在说些什么了。

全体演员的表现绝对是此届全部队伍中最精湛显着的,赛会评判开先例临时增设“最佳全体演员表现奖”于他们就证明了一切!!!他/她们的表演可说是历届来最“破格”的,但这些“破格”却因全体的稳定性而又显得那么和谐又出众。当中,又以“西施”的角色最鲜明,看她丰硕笨拙,然却风骚十足,时而奔跳,时而自恋时而撒娇。只要她表演,舞台便忽然满涨,而这份张力与魅力,也只有她独有,所以最杰出演员奖舍她取谁。

而其它演员的表现力度也不多逞让,(特别是跳蛋,报道员和男主角)发挥了他们不可限量的喜剧天分,叫人过目难忘,而且最难得的事,相比于其它队伍(如“不”和“开”人体布景板的断戏和无戏可看,“高”全体默契一致性和营造出完美的平衡更是令人激赏,尤其是中段问答比赛时众人肢体和表情千变万化使剧目变得更诙谐生动,让我笑得几乎挤出了眼泪,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尽管如此,一旦细心咀嚼剧本还是不难发现此剧最大的缺陷是在于结构上的偏颇和剧情上的生硬。首先是“Lady Gaga”的舞蹈过于冗长又无意义, 再来就是因相撞而引起的挑畔却被沦为探讨戏剧比赛没落的问题比赛衔接得有点勉强。而结局真相揭晓的安排(帅哥竟是司机,高速列车的迟到是骗局)更是急转直下,破坏了此剧不可思议的浪漫和奇异。但归根结底,“高”的正面信息不强(无人坚持留下等待列车的隐喻没人为梦想而坚持)和其游戏和黑色幽默后并无任何强烈讯息的传达让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冠军宝座拱给了“望”。


奖项:最佳戏剧/整体演员表现奖,杰出演员奖(西施),演员奖(跳蛋),舞美奖

冠军:韩江中学:“望女早归”

编导对于各方面拿捏得宜是我偏爱“望”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此剧本写得很出彩,体现出容格平衡剧本内容以及开展平行叙述的功力。3个故事利落的交织在一起,客观性并且精简的藉着离家出走一针见血的批评父母的漠视(第1故事),年少的无知(第2故事)和人心的险恶(第3故事),其间转换的自然流畅就是最好的证明。

接着就是一些简单但富有意图性道具的巧妙运用,不但与剧中各角色的生存状态紧紧呼应,更加强了各角色的冲突和心理变化,如:
眼睛被蒙起布来可隐喻为被蒙骗,母女间的隔膜或思绪上的迷茫;
倒退探索出路可被解说为叛逆的出走,缺乏向前跨的勇气或期望时间可倒流;
而桌子的上下之分更被诠释为强者高高在上的胜利姿态或为人父母的自视过高等。

值得一提的是,时而大气凝重时而低沉急促(又悦耳动听)的配乐更是成功地营造了扣人心弦的悬疑气氛。所以尽管其配乐的cue不如钟中“高”来得准确,但现场演唱的“望”才是我心目中最佳配乐奖的得主。

当然,优秀的演员阵容更是加强了情节冲突,将角色经历的情感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位女儿演技的沉稳在众多队伍中时属罕见(所以我对于“不见” Yati那破绽连连的表演竟然可以力压演技自然平稳的第二女儿而夺得演员奖是有点惊讶的),尤其是第一女儿无论是在害怕至挣扎的情绪表演更是显露出难以置信的成熟,以致最后被性侵犯的崩溃更是让人有莫名“切肤之痛” 的投入感,所以我不得不将她与钟中的“西施”齐名共享杰出演员奖。

而“望”出色之处更是编导对于情节高潮氛围的娴熟老到。当我们以为3个小女孩因为入世未深而离家出走时,编导却以第1单元的故事来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作为总结,不但将整个剧情推向高潮(父亲侵犯女儿的情节震撼人心),呈现出触及痛处的画面张力,也像向我们打了一记耳光似的警告:家暴永远比外来者造成的伤害更深,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女儿在暴力环境下的绝望与挣扎。而且,结尾前的“有人回家,有人从此堕入红尘”那种悲剧性氛围更是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所以,即使“高” 让我看得心花怒放笑破肚皮,但还是无法掩盖“望”在各个部分都表现得卓尔不群的事实。因此,“望”轻易夺得我心目中的冠军和导演奖。

奖项:导演奖,剧本奖,杰出演员奖(第一女儿),演员奖(第二女儿),音乐配曲奖

以下是我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

a)2位司仪(尤其是男司仪)的表现是历届最自然最平稳的,赞!!!
b)感谢主办当局今年在(等待成绩揭晓前)节目安排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胡闹兼无聊的即兴表演,反而是高水平的表演,当中又以“相声”和“舞蹈”的表演尤为精彩,超赞!!!!期望明年也继续有如此高水准的表演。
c)建议:参赛队伍的纪念品即然可以由主办当局的委员会所颁发,那为何不在得奖名单出炉前先开始颁发以节省时间呢?
d)怀念以往可以投稿(剧评)于各大报章的日子,现在即使不强求稿费,依然还是得致电报馆碰碰运气,不是没有版位预留给于文化的投稿,就是限制字体不可超过1500个字,参赛队伍多时都不懂该怎么写“少”一点,所以今年干脆投上网一了白了。无奈!!!怀念“新浪潮”的日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