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連鄉土都不認識的孩子

撰文:李耀祥


“喬治市歷史應該有80年,是嗎?”、“請問什麼是喬治市?”、“光大是喬治市的古蹟之一吧?”……

不要驚訝於以上令人噴飯的對話,這些“精彩”的對白,都是活生生摘自於本月3日在檳州大會堂舉行的“第十一屆北馬中學戲劇比賽”——即興表演的環節之中,絕對是真人真事一樁!

那天下午,來自各校的中學生從司儀手中拿到“推銷喬治市古蹟”的表演題目後,我聽到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開始用不確定的口吻回答觀眾:喬治市應該只有80年的歷史!更可悲的是,他們之中竟然有人不知道什麼是喬治市,而只能楞在舞臺上!

我面紅耳赤的坐在觀眾席上,當場傻眼。在一個應該充滿人文氣息的大會堂中,不可思議的發生了如此的事情……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那些孩子自信的告訴臺下的觀眾,說出他們對喬治市古蹟的“認識”,還有他們多熱愛表演、熱愛戲劇……可是,實在抱歉,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我看不到他們一絲對於人文的關懷或是素養。

自古以來,藝術背後的精神,不就是對人文的終極關懷嗎?如果藝術缺乏這種靈魂,那它最終是不是只能剩下“技術”而已。

所以,一個喜愛藝術創作的孩子,不是應該要比一些整天沉溺於互聯網的學生更具備人文素養?如果不是這樣,那他們該如何敏銳的感受人情冷暖?創作出令人感動的劇本呢?

但,殘忍的事實卻告訴我,他們連和他們靠得如此親近的鄉土都不認識!

我懷疑他們除了歷史,還會不會關心檳城隨時可能會因為過度發展而“失遺”?鄭雨周的100萬棵樹能不能完全種下?老檳城的古蹟有一天會不會死在歲月的巨輪之下?

這些問題都和他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息息相關啊,為何這一代的中學生都沒有辦法好好回答?而且,他們還是搞藝術的那一群。

套恒毅中學劇碼里的一句對白:“老檳城啊!老檳城,為何你總是離我這麼近,又那麼遠?”

悲哀呢!

(此文經刊登於2009年5月6日《星洲日報》大北馬專欄)

註:轉載自http://rugexingban.blogspot.com/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试试在心里回答:
槟城新街如何得名?
槟城有几间姓氏同宗社?
你了解住在姓氏桥里的生活吗?
以前的 Batu Feringgi 是怎样的?
极乐诗有几个大殿?
光大那一年不幸發生大火災?
你走完本岛古迹了吗???




以上几个简单的问答题,你们能直接回答出来吗?
槟城很大,历史悠久。。。
你能在十年二十年里认识完整个槟城吗?
你已经完全认识它了吗?

如果没有,为何还要把这丢人显眼的文章上传上来呢?我不是艺术界的人,人文我却懂,那是永远看不到底的科目,修一辈子都不能说已经完全了解,完全知道。。。

文章作者:你几岁了?真的认识这个槟城了吗???

胡立歐 提到...

我的天,原來檳城有幾間陳氏宗祠?光大幾年時被燒?極樂寺有幾個大殿?在你看來懂得這些東西就是一個具備文化素養的人?

那我再問你,你知道光大原本有幾樓?被燒過後剩下幾樓?極樂寺一共有幾間男廁所?

這樣的問題,有意義嗎?對人文建構有什么幫助?

如果你要討論,請把重點放在藝術與人文之間的關系下的脈絡去深入討論,不要在數字上鉆牛角尖。